Untamed – 一篇“非”书评

A Memoir by Glennon Doyle

今年疫情中期读了很多回忆录/自传,其中这本Untamed算是2020年读到的目前对我生活冲击最大的一本书。2020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让原本不是很关注政治的我每天打开apple news,每天的头条都充斥了疫情,动乱,抗议,大选,大火,等等让人无比压抑甚至绝望的内容。在家里工作的这7个月,没有了social events,于是很多人都用网络来连接自己,每一天就像是一个插头一样把自己plug在这个网络的终端上,接受着无穷无尽的news,updates. 但是越是把自己沉浸在信息之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空间给了人们想象,距离没有产生美,却幻化成了更多的误解,偏见,隔阂和仇恨。所以在这一年,我选择读了很多本自传,从米歇尔奥马巴的Becoming,Tara Westover的Educated,Trevor Noah的Born A Crime, Tina Fey的Bossypants, 至这一本Untamed。每一本我都想好好的写一下读书笔记,每一本书里面都有那个spark moment,那一瞬间的心灵上的共识,那种透过别人生活投射到自己身上哪怕丝丝的影子,都是我在读Memoir时候觉得珍贵并渴望的时刻。

初拿到这本书,原本只是认为这又是一本新的Eat Pray Love, 我还记得10几年读的那本关于一个白人女人的自由和爱的故事。刚刚开始读了Glennon这本书的前几章,也是觉得这会是一本类似的书籍,那种只属于美国白人中产女性的挣扎和痛苦,但是没想到随着章节的推进,我竟然在其中找到了更多的共鸣。终究原因并不是我随着在美国生活的这些年越来越融入这个国家的文化,而是尽管我们的生活背景如此不同的情况下,在同样一个大的时代洪流中,我们终归面临着一样的困境,一样的社会道德选题,一样的对真实和谎言的困惑,一样的面对矛盾中的挣扎。身为女人,生而为人,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语言,但是却同样在寻找自己和这个世界连接时的方式,寻找着除了饮饱冷暖外人生的意义,寻找着越过自己之外想要去哪怕是了解一点点他人的世界时的姿态;想象着当历史翻过,当我们有一天不再以肉身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之时,而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历史上的一粒,书页上的一点的时候,我们会出现在哪本书的哪一个章节,哪一个段落,成为哪一个故事的注脚。我们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是一粒沙,我们是一滴水,我们的选择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但是在这本历史的书中,我们可以成为荒漠,我们可以成为洪流。荒漠为谁而覆盖,洪流为谁而奔走?

最后以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自省 –

So, if I want to know how I’d have felt about Dr. King back then, I can’t ask myself how I feel about him now; instead I have to ask myself: How do I feel about Kaepernick now? If I want to know how I’d have felt about the Freedom Riders back then, I can’t ask myself how I feel about them now; instead, I have to ask myself: How do I feel about Back Lives Matter now?

If I want to know how I’d have shown up in the last civil rights era, I have to ask myself: How am I showing up today, in this civil rights ear?

How To Be An Antiracist 如何成为一位反种族主义者 (一)

Chapter 1 Definitions

  • What is racism? Racism is a marriage of racist policies and racist ides that produces and normalizes racial inequities. 什么是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就是种族主义的政策和种族主义想法的相结合,并合理化了种族间的不平等。
  • Racial inequity is when two or more racial groups are not standing on approximately equal footing. 种族的不平等发生于两个或多个种族群体没有站在平等的地上。
  • A racist policy is any measure that produce or sustains racial inequity between racial groups. 种族主义的政策就是所有产生或维持种族间不平等的政策。
  • A racist idea is any idea that suggests one racial group is inferior or superior to another racial group in any way. 种族主义想法就是任何把其他种族归位劣质或优等的想法
  • Racist policie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other terms: “institutional racism,””structural racism,” and “systemic racism.” 种族主义政策的其他名字:“政策性种族主义”,“结构性种族主义”和“系统性种族主义”。
  • Racism itself is institutional, structural, and systemic. 种族主义本身就是政策性,结构性和系统性的
  • If discrimination is creating equity, then it is antiracist. If discrimination is creating inequity, then it is racist. 如果对族群的歧视可以创造平等,那它就是反种族主义的。反之,那它就是种族主义的。

As Audre Lorde said in 1980, “We have all been programmed to respond to the human differences between us with fear and loathing and to handle that difference in one of three ways: ignore it, and if that is not possible, copy it if we think it is dominant, or destroy it if we think it is subordinate. But we have to no pattern for relating across our human differences as equals.” To be an antiracist is a radical choice in the face of this history, requiring a radical reorientation of our consciousness. 如Audre Lorde在1980年所说:“我们对于人类间的不同的天生的回应就是三种:忽略它,如果不能忽略,如果它更强的话就去复制它,如果它更弱的话就去摧毁它。我们对于把不同的人们联系起来并平等以待的能力是后天习得的,并非天生如此。”在现在的历史环境下,成为一名反种族主义者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选择,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良知有一个极端的变革。

Chapter 2 Dueling Consciousness

  • Assimilationists believe that people of color can be developed, become fully human, just like White People. Segregationists claim people of color are incapable of development, incapable of reaching the superior standard, incapable of becoming White and therefore fully human. 同化主义相信有色人种是可以被训练提升,成为真正的人类的,就像白人一样。分化主义者认为有色人种是无法被训练,无法达到更高级族群的标准,无法成为白人,继而无法成为真正的人类。

文中作者就同化和分化分别用自己父母社区文化的例子和政治政策等进行阐述。对于黑人,最常见的同化主义就是觉得想要在美国取得成功,成为中产,那就需要得到教育,一份稳定的工作,并用努力进取来获得世俗的成功。但是这其中的深层逻辑是,在美国的黑人要变成美国人,美国人就是白人,所以黑人用尽努力成为了白人。这个逻辑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把一个种族的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用另一个种族来丈量,并且把所谓的失败归咎于个人的不努力不进取,而不去探讨政策的原因,不去探讨政治上为什么黑人代表了低收入,低教育和高犯罪的族群。美国历史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就是美国的War on drugs-毒品战争。旨在重型打击以大麻为首的毒品走私贩私。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宣布了他的毒品战争,旨在摧毁他的反对党-黑人和反战人士。他既不能公开反对黑人或是反战人士,于是就找到了二者相同之处,再以政策和法案的名义明面上是反对毒品,实则打压异党。里根总统继任之后继续发扬了所谓的毒品战争,同时撤销了政府注资的工作机会,政府福利项目,撤销医疗低保,把本就不富裕的黑人家庭直接送上了贫穷之路,同时加大对黑人打压,八十年代的美国,每一个白人被警察暴力杀害,就有二十二个黑人死于警察之手。1990年美国投入了近15亿美金(比1989年多了10亿元),建造了24000个联邦监狱床位。老布什在任期间,在监狱服刑的人员比里根时期增长超一倍,老布什任期末期,一百人中有近10个黑人都在监狱服刑或者保释,而白人中的数量一百人中只有一人。这样的数据举不胜举,这就是政策上的种族歧视,但是由于同化主义,很多黑人积极的反对毒品,重视教育,因为他们要甩掉黑人和毒品的标签,却忽略了这个标签本身确实当权者强加赋予的。种族主义的政策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家,所以稍不留神,政策就附着在了人的身上,成为了他/她的枷锁,充满了自我毁灭性的符号。

分化主义,就是本质上不认同人类平等,而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且不可磨合。当权者惯用的伎俩之一就是把另一个种族‘去人化’,书中的例子是川普在2018年5月份公开宣称那些偷渡者(特指拉丁美洲人)都是‘动物’。这种去人性化在历史上经常被独裁/种族主义者使用,欧洲人强行从非洲拐卖贩卖人口时称非洲人为‘次人类,没进化完全的人类’,纳粹时期犹太人被称作‘不洁的生物’,等等。这种种族主义是让受众在不经意间就把一个词语代入到整个族群,变成了种族主义的帮凶。并且在生理和情感上划出隔阂,强行切断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对于种族主义这个温床上即将发生的反人伦的惨剧变成了可以接受。

豆瓣书评的整合#2020

最近有一个强烈的urge,就是非常想整合,把自己散落在各地的书评整合,把储存在各处的照片整合,把每天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本里整合,这种近乎强迫的冲动其实都在指向同一个归因 – 整理自己的生活来对抗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荒诞滑稽。#2020.

最近时隔多年上豆瓣,发现于2020年9月起就不能添加书评了,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民节节败退,发声的窗口被一扇一扇关上,也就等同于封住人民的嘴,也就等同于控制人民所想,这个让我想起了关于语言的描述,说一门语言词汇越丰富,人们就有越多的表达不同想法的方式,进而可以鼓励人们有自我言论的想象力和表达,反之亦然。中文一向让我最自豪的就是语言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每一个字的排列组合都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也让各种禁言在中国其实难以施行,于是就把平台关闭,当所有的平台向政府低头,把用户禁言,它就不是人民的网站,他就成为了当权者的口舌。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感慨一下,我唯一的在中文网站留下的那几篇读书笔记,今天就把他们都迁移过来,聊以纪念。

直接搬运,全无删改

  1. Lean In – 2013/12/8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写这样的一本书难免会让一部分人觉得不自然,好像在向别人撒播自己的价值观并论证其正确性。其实很多的自传需要勇气,特别越是位高权重之人,需要有博爱之心去分享生活的哲学,也需要魄力和胆量去描述自己的生活来供读者参悟,讨论和学习。所以不论同意与否,不妨拿来一读,走入FacebookCOO的女性世界。

‘坐到桌前来’,其实作为职场精英的Sandberg女士,她不呼吁也不希望所有的女性都抛开自己的生活去成为另外一个Sandberg,而是作为一名女性,能正视女性的处境,地位,角色并且互相帮助,促进一个更加平等民主的人性社会,让每一个人,无论性别,都得到同样的重视,机会和尊重。但是这又不是完全写给女人的一本书,而是也希望男性阅读他,审视自身,共同努力。让我们每一位都成为社会当中积极促进的一份子,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带给世界一点积极的改变。

2. The Girl With Kicked The Hornet’s Nest – 2011/3/3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之间跨越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把Larsson的这一系列看完。细细品味一下,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一套完整的尖锐现实的好书。 

第一部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有相对独立的故事,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 and 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就是一个大故事的两章了。故事的情节戏剧,但是总感觉作者写了很多末节的线索想要扩大整个故事圈,但是最后的主线又不够强大来支撑所有的细节。但是这个structure的不足我基本可以忽略,因为对独立事件,Salander, Blomkvist的描写让我深深着迷。从整体来看,大的背景是salander和blomkvist等对一系列损害女性权利等事件进行追踪,而且把事情剥丝抽茧,逐步让整个庞大的幕后集团浮出水面。但是在此同时,几个主人公之间又有数不清的关系。Salandar的同志倾向,对性的独立; Blombvist的正直和跟数不清的女人的罗曼史;Berger和丈夫的open relationship和年轻时对性的狂热等等都是不常见的对主人公们的私生活的描写。其实这些都是和书里的事件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一个压迫一个自由,一个反女权反人权,一个宣扬性和性的独立自由。

Larsson不光是作家还是多年致力于宣扬女权和性解放的专栏记者,只是可惜英年早逝,但是这本背景发生在Sweden的书让我让我重新对性,女权,人权审视了一番,是一本可以给人带来震撼和思索的书。

3. The Other Bolyen Girl – 2010/12/26

women for trade, live for more

标题基本上是了我对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两行字。 Howard 和 Boleyn家族的政治野心让我对英国皇室纷争稍稍有了点实质的了解,尽管Gregory或许对史实的描述更多的是戏说,但是权利和野心是政界永恒的主题。我不否认女人的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决定在所嫁之人,所联之姻。不论是书中成为家族进位一枚棋子的Mary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被贪欲侵蚀自取灭亡的Anne,或是之后的Jane Seymour,都是在自己的时代中被别人利用的木偶,不同于大多人的是她们的名字世人永记,但是惋惜的是他们虽出生在16世纪的英国,命运却让他们身不由己。在那个年代,在那样的光环和最亮之处的最黑暗,可以说是一种对生命莫大的惋惜和生活另一个方向的极致。Women for trade, but survive in family and their fates’ shadow. 

但是女人又终究不是物品随便买卖,当稍稍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认定了这残酷的事实,那贪婪就如魔爪和梦魇,一步步就一个原本不经世事的女孩变成了比掌权人更可怕的角色,因为一旦欲望被打开,一旦意识到肉体和美貌的力量,那就必然想要下更大的赌注,让游戏更加刺激。岂不知尽管你已经吃了相,但是无法赢下整盘棋,因为你终究还是一枚子,无法站在这游戏的身后掌看这一局。于是Mary放弃了,她无法继续下棋,因为母性让她经不起这权野纷争,她于是找到了真爱,找到了心之所向;Anne越陷越深,直到以无法掌控这场游戏,直到亮出底牌,失去了砝码。出局是她最合理的出路,虽然残忍,虽然不公,但却又一切在情理之中。

4.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 2010/12/1

The men who hate women.

Finally finished the book in my busiest final week. It is one of the books i just simply couldn’t put it down while sweating in my palms with eyes hooked between the lines. It is not something fun to read if you’re looking for a easy crime fiction or expecting a happy ending sort of thing. The plot wa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was not discussed among my friends when giving it a thumb up. It is a great book, Larsson got the magical twisted ideas in a supra accomplished novel and Keeland turned that into perfect english. I do not really think the stories in the book is something normal to see in real life, it’s definitely rare but feel so true that the same time. 

you’ll find it a sick(good) book if you devoted some time to read 🙂

The quotes in every several chapters and the whole theme about the victims of women made me aware of the issues in this society. How many women are victims today under any sort of sexual assaults, tortures or even more?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What made today’s situation even no one can blame anybody since it’s too long and complicated to identify the problem?

This book evokes our awareness, evokes women’s position in human rights. 

Ps, just got to know today that the original name in Swedish is “the men who hate women”, very true.

5. Eat Pray Love – 2010/11/28

典型美国式独立

今年8月在JFK机场里买的这本书,之前在Opera的读书俱乐部看过所以就买来读读。每一本书都有流行的道理,畅销不总是因为作者长得美(不排除有些很尴尬的书偶尔面世)作为当地new york times第一畅销书,当然值得一读。

只是未过半,我就开始拿着这本书来回打量,一开始喜欢是因为故事以国家区分首先发生在欧洲,而后开始怀疑作者的人格魅力,再过不久就肯定我和作者的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我从不否认其它人的生活和想法,但是我大多数时候可以即时区分,而后,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读下去,其实这个犹豫没有持续超过2秒钟因为第一我从不把书读到一本扔掉,第二我突然发现一个绝好的机会揣测一下美国女人当代的价值观。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女人书,大多数美国女人似乎是对Gilbert当作精神领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做出了她们想做却没有实现的生活。我可以说我18年生活在中国,有些事情就是无法让我改变,比如家庭观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划分,而这本女子当代“bible”让我小小思量了一下老美的精神,很有意思,因为很不同。所以我从100页之内就基本上以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来看了。其实读到一半我开始对作者内心有了更多了解,逐渐去理解,读到最后我就不是那么的judgemental, 总体来说,作为一本旅行和内心探索为主题的书,Gilbert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写的掷地有声。

后来很很多美国朋友讨论了这本书,直接就说我不同意一些作者的idea,有些人很不同意我的看法,认为她的独立精神值得推崇,我只是说我不是评论好与不好,而是如果一个美国人认为这本书可以基本代表大多数美国人的想法,那我没有白看,而且我认为这是本好书。后来更多的交流发现,其实很多老美也和我一样,对作者的个人主义产生质疑。但是不可不承认,Gilbert对她自己内心的表述和经历很要感染性,她的语言有强大的号召力。

6. 1988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010/12/28

那些不曾自己的人们离去,世界是否变了模样

半年以来第一次读中文,韩寒的这本书我坐在朋友家松软的沙发上分两天读完了,和之前读一本英文要一周相比,中文简直就是时间,就是精神的源泉,快速又深刻。

初中时一股脑把能找到的韩寒的书都读过一边,其实感触没有多么的深刻,只是觉得他的个性鲜明,和那些把好好的中文用的矫揉造作不痛不痒的80后相比来得爽快犀利。然后高中三年,大学过半,都没有再过多的看过他的书或文章。这么具有争议的作家,写的东西一定不是无稽之谈,至少他的精神世界有着超出常人的敏锐,或是有不凡的笔触。

这本小说我没有时间细细看字里行间的话,但是就现在所还记得的而言,陆子野的精神偶像丁丁哥哥,还是跋扈的朋友10号,漂泊又无畏的妓女娜娜,圣斗士,青苹果乐园都让我感同身受。谁年少时不追过几个星,不崇拜过跑得最快的哥哥,梦想过自己是美少女战士或是那个什么假面。我的小时候就是在无止境的白日梦中读过,给自己设想过无数的拯救世界或被解救的场景。很多时候,我们的精神寄托都有几个特性,丁丁哥哥就是很典型的一个,学习好,狭义,有胆气,现实也让他有不足,有命运的束缚。10号,虽然有痞气,而是欺负同类,长大也想为霸一方,但是他至少活过自己的日子,不用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做自己的土皇帝就足够。我们小时为了父母学习,长大为了自己拼命找生计,谁没有一刻想象过10号的生活。虽然那只是精神的一个出路,但却反射出一个自己的影子。

有时总是惊叹于儿时的自己的确拥有比现在超常的能力,比如想象的能力。那时只要一部动画片,或者一个枕边的故事,就可以编制出一个完美的睡前梦境。长大了,拥有的多了,却幻想的少了。于是各种大片,电影,帮你完成日渐萎靡的能力,我们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给生活,一半给自己。